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现实题材的影片即将到来
信息发布
现实题材的影片即将到来
发布时间:2015-04-02        浏览次数:72        返回列表


香港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将于9月26日在国内上映,这部以拐卖儿童为题材的电影,由于得到赵薇、黄渤、佟大为等一众大牌明星的加盟,该片在票房的竞争力上丝毫不弱于同期上映的历史文艺片《黄金时代》、喜剧公路片《心花路放》以及枪战动作大片《痞子英雄2:黎明升起》。对一部现实题材的国产电影来说,能获得这样的关注度实属不易。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浪潮中,现实题材影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边缘地位。无论是观众还是产业决策者,似乎都缺乏对这类影片的兴趣。尽管时有佳作诞生,有些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还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因为缺乏商业化的包装和运作,现实题材影片的票房往往差强人意,这进一步打消了创作者的热情。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扩张,日渐多元化的观众需求开始激励着决策者将他们的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娱乐片分庭抗礼:1993年-2002年

 

    中国电影工业的市场化改革始于1993年,这一年,电影局颁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各国有制片厂可以自行销售本厂影片,电影企业也纷纷从原来的“事业型、福利型”转变为“产业型、经营型”。因此,现实题材影片的商业化进程也可以说是从这一年开始的。此时的国产电影大致可分为娱乐片、主旋律和艺术片,而现实题材电影主要包括在最后一种类型中。

 

    这一时期的现实题材影片多聚焦于个人的生命体验和日常生活,故事发生地一般在大城市,并且在操作手法上有意地向市场靠拢,比如邀请明星或文化名人加盟,或加入一些喜剧、元素。张元的《北京杂种》讲述的是崔健的故事;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自己的成长经历;宁瀛的《民警故事》讲述北京片警的生活;路学长《长大成人》关注青年人成长中的无所适从;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则把镜头对准了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

 

    由美国人罗异与西安电影制片厂合作成立的独立制作公司艺玛电影公司在现实题材的商业运作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该公司接连推出的《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洗澡》分别获得2800万、1700万、1900万的国内票房,而它们的成本不过200到300万元。《爱情麻辣烫》讲述的是5个爱情故事;《美丽新世界》讲述小镇青年在上海的闯荡经历;《洗澡》则聚焦于父子之间的情感。这几部电影都启用明星担任主演。

 

    同时,也有一些卖相不太好的优秀电影在这一时期诞生。贾樟柯拍摄的《小武》和《站台》均把故事发生地设置在他的故乡山西汾阳,并启用非职业演员担任角色。前者大胆地以一个扒手为主角;后者则讲述了几个文工团青年十几年的人生遭遇。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则是一个农村青年在高考落榜后和父亲的相互理解。黄建新和杨亚洲合导的《背靠背脸对脸》将叙事焦点放在官场斗争上,有很强的批判味道。

 

    从市场上来讲,上述四部影片走的都是国际路线。《小武》获得了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和柏林电影节沃尔福冈·施多德奖,《站台》更是入围了威尼斯主竞赛单元,两部影片均在国际市场收回了制作成本。《那山、那人、那狗》获得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单在日本就拿下了2000万元人民币票房,一度成为日本最卖座的华语电影。而《背靠背脸对脸》则为主演牛振华带来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此外前文提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洗澡》也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有优异表现。《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夏雨带来了威尼斯影帝殊荣;《洗澡》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费比西奖,版权卖了56个国家,海外票房达200万美元。

未来,现实题材影片和主流商业片之间的界限将不再是泾渭分明的。前者会吸纳更多的商业元素,后者也会在真实反映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现状上下功夫。这是电影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的要求,它不能只求写实而不顾良性的市场循环,也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隔靴搔痒就能打动观众。可喜的是,在这个剧变的时代,有太多的现实题材值得导演们挖掘。我们不妨预言:现实题材电影的春天即将来临。